Thursday, July 20, 2017

PLC常用應用指令

PLC內部內建許多現成可用之指令,指令後須搭配對應處理的資料型態及記憶體位置.指令資料庫龐大,以下為較常使用之應用指令:

1.FNC 00~09 程式流程
(1) FNC00 CJ   條件式跳躍- CJ  P5:程式流程跳至P5標籤
(2) FNC01 CALL 呼叫副程式-CALL P5:跳至P5副程式

2.FNC 10~19 資料傳送及比較
(1) FNC 10 CMP 資料比較-CMP K50 C10 M0
   C10<K50 M0=ON  C10=K50 M1=ON  K50<C10 M2=ON
(2)FNC 12 MOV 資料傳送-MOV K50 D52:將資料由K50傳送至D52

3.FNC 20~29 四則運算及邏輯運算
(1) FNC 20~23 ADD,SUB,MUL,DIV D2 D4 D6:將D2D4運算並存至D6

4.FNC 30~39 旋轉及移位

5.FNC 40~49 資料處理
(1)FNC 40 ZRST  區域復歸-ZRST D5 D100:將D5~D100 之內容值全歸為0 OFF
(2)FNC 45 MEAN 平均值-MEAN D10 D20 K3:求D10~D20平均,並存入K3

6.FNC 50~59 高速資料處理

7.FNC 60~69 便利指令

8.FNC 70~79 外部元件設定及顯示
(1)FNC 71 HKY  十六按鍵輸入
(2)FNC 72 DSW  數位指撥開關
(3)FNC 73 SEGD  七段顯示器

9.FNC 160~167 萬年曆時鐘設定及顯示


10.FNC 224~246 接點型態資料比較

Wednesday, July 5, 2017

機械臂座標系統與齊次矩陣

剛體於二維平面中擁有3個自由度,分別為2個平移自由度及1個旋轉自由度。於三維空間中,則擁有6個自由度,3個自由度定義位置(x,y,z)3個自由度定義方位(Roll,Pitch,Yaw)。在機械手臂中,每個關節由一個馬達帶動,定義為一個剛體,各自擁有獨立座標系統,每個座標系統由一個矩陣表示,機械手臂完成系統平移及旋轉則由矩陣相乘呈現。原座標位置須平移則乘以對應的平移矩陣,旋轉則需使用旋轉矩陣
















旋轉矩陣有九個元素,但由於仍須符合幾何上之6個限制條件,故非九個自由度。其中包含以下兩個特性:旋轉矩陣反矩陣等於轉置矩陣,det(R)=1

常用對於X,Y,Z 軸旋轉之基本矩陣:


















當連續旋轉時使用矩陣相乘,計算方式分成前乘與後乘分別代表不同幾何意義:
i.前乘Ry(θ) Rx(θ) 先對x軸旋轉,再對原始固定座標y旋轉
ii.後乘:Rx(θ) Ry(θ) 先對x軸旋轉,再對旋轉後之新座標之y軸旋轉

齊次轉換矩陣則同時呈現旋轉(R)、平移(P)、透視(q)及放大(S)

三維旋轉矩陣可使用三次連續基本旋轉矩陣合成,其中常使用對X,Y,Z軸及特殊角進行描述,以下為三大連續基本旋轉矩陣合成:

1. Roll-Pitch-Yaw尤拉角  :使用x,y,z軸特殊角描述




2. z-y-z尤拉角:使用兩次z軸,但只要z軸非連續相乘則與使用三個基本軸意義相同




3.對三度空間中對任意旋轉軸 k 旋轉,轉任意角,需使用嚴謹的幾何關係呈現

Saturday, June 24, 2017

PLC基本指令解說

1.載入指令
(1)LD(load):連接一個a接點





(2)LDI(load inverse):連接一個b接點


(3)LDP(load pulse):上緣(前緣)檢出動作,由OFF->ON驅動的輸出元件匯動作一個掃描周期的時間


(4)LDF(load falling pulse):下緣(尾緣)檢出動作,由ON->OFF驅動的輸出元件匯動作一個掃描周期的時間


2.輸出指令OUT:輸出元件為T,C時須搭配K,D

3.接點串聯指令:
(1)AND(And):串聯一個a接點


(2)ANI(And Inverse):串聯一個b接點


(3)ANDP(And Pulse):串聯一個LDP接點


(4)ANDF(And Falling Pulse):串聯一個LDF接點



4.接點並聯指令
(1)OR(Or):並聯一個a接點



(2)ORI(Or Inverse):並聯一個b接點


(3)ORP(Or Pulse):並聯一個LDP接點



(4)ORF(Or falling pulse) :並聯一個LDF接點




5.區塊串聯指令ORB(Or Block)



6.區塊並聯指令ANB(And Block)



7.上緣微分輸出指令PLS(Pulse):產生一個掃描周期的輸出
=


 下緣微分輸出指令PLF(Pulse Falling)


8.動作保持指令SET:保持原設定狀態不復歸

9.動作解除指令RST:復歸



10.分歧指令

MPS(Muti-point push)
MRD(Muti-point read)
MPP(Muti-point pop)


11.主控接點
MC(Master Control)
MCR(Master Control Reset)


12.不執行NOP (NO operation):形成註解,不行該段落

13.反相輸出INV(Inverse):與原結果相反

14.結束END WDT檢查PLC掃描時間是否過長

15.步進階梯圖迴路開始指令STL(Stop Ladder)

16.步進階梯圖返回指RET(Return)

PLC主機構成

1.電源迴路
L,N電源輸入端
接地-設備接地,第三種接地工程,接地電阻100歐姆以下
24+ 直流電源輸出端,供外部感測元件使用
COM電源地線

2.輸入迴路
主機擴充機提供DC24V電源,內有RC濾波,防止輸入雜訊,但會造成10ms之延遲.當4.5mA以上為ON,1.5mA以下為OFF
近接開關或光電開關,感測器電源由24+提供

3.輸出迴路
(1)繼電器輸出
直流電感性負載(電磁閥)-需連接飛輪二極體
交流電感性負載-需連接雜訊消除器
(2)電晶體輸出-使用光耦合器隔離
(3)SSR輸出-使用光耦合器隔離

4.面板指示燈:POWER、RUN、 BATT鋰電池、 ERROR

5.特殊內部輔助繼電器及暫存器
(1)PLC運轉狀態 M8000~8009
(2)時鐘脈波 M8010~M8019 D8010~D8019
(3)旗標 M8020~M8029 D8020~D8029
(4)模態設定 M8030~M8039 D8030~D8039
(5)步進狀態 M8040~M8049 D8040~D8049
(6)中斷禁止 M8050~M8059
(7)錯誤訊息 M8060~M8109

Friday, June 23, 2017

嵌入式系統通訊

在嵌入式系統中,控制板通常需與周邊元件進行互動。當兩者必須進行溝通與資料傳輸時,則必須透過兩者對應的通訊協定,以利於資料傳輸的規則。常用的通訊協定有RS-232I^2SPIModbus,根據不同需求與領域會使用不同的方式。

RS-232
序列傳輸,傳輸線少,配線簡單,傳送距離較遠,非同步傳輸(UART)
異步起停,啟始位元後接78位元。最後為校驗位元以及停止位元。
3-15V,有效正電位空號Spacing-ON,有效負電位傳號Marking-OFF
DTE資料終端裝置(電腦)DCE資料通訊裝置

Pin1(DCD)-DCE->DTE DC DETECTED
Pin2(RXD)-DCE->DTE DTE RECEIVE DATA
Pin3(TXD)-DTE->DCE DTE SEND DATA
Pin4(DTR)-DTE->DCE DTE IS READY
Pin5(GND)-GND
Pin6(DSR)-DCE->DTE DCE IS READY
Pin7(RTS)- DTE->DCE DTE REQUEST SEND
Pin8(CTS)-DCE->DTE ACK TO DTE’S RTS
Pin9(RI)-DCE->DTE RING INDICATION

設定
    鮑率(Baud)-每秒傳送多少符號,兩裝置必須完全相同。常見為300,1200,2400,9600,19200,115200
    同位檢查(Parity)-透過1的個數檢查,驗證資料的正確性
    停止位-幫助接受訊號方硬體重同步

    非同步傳輸-每一筆資料前都加上同步符號。

Modbus
為使用PLC通訊而發表,允許多個裝置聯現在同一個網路上進行通訊,常用於連線監控電腦和終端控制系統。
Master/slave 架構
Slave裝置有唯一位址。一個命令包含裝置位址,所有裝置皆會收到命令,但只有指定裝置會執行。
無報告異常,主節點必須迴圈詢問每個節點。

SPI
全雙工模式通訊,多個從機通過一個片選線路,決定哪個來響應主機請求。同步串列埠
常用於SD卡,液晶顯示器。
SCLK (Serial Clock):串行時鐘,由主機發出
MOSI (Master Output, Slave Input)
MISO (Master Input, Slave Output)
SS (Slave Selected):片選訊號,由主機發出,低電平有效。

I^2C
串列通訊匯流排,使用兩條open drain(串列資料SDA及串列時脈SCL)
7位元長度位址空間,高低速傳輸模式
主節點:產生時鐘並行起與從節點的通訊

從節點:接收時鐘並響應主節點的尋址

Tuesday, May 23, 2017

電動機分類概況

電動機,又稱為馬達,是一種在工業界最常使用的動力來源之一。根據供電方式的不同,分成了直流與交流馬達,轉動原理及控制方法完全不同。直流馬達根據有無透過以電刷來進行轉向分成有刷馬達及無刷馬達,交流馬達因使用交流電不需要進行轉向,但依據轉動原理不同,分成了異步馬達及同步馬達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直流有刷電動機
直流馬達定轉子為磁鐵。通電後定轉子磁鐵互相排斥,使轉子旋轉,並透過電刷讓轉子在旋轉時不斷進行NS極轉向,加上旋轉慣性的效應,保持定轉子永遠保持相斥狀態。直流馬達能夠過電阻的調整,以電壓電流直接進行轉速控制,但電刷本身因長時間的摩擦需要較高的維護成本,磨擦時所產生的火花可導致直流馬達無法使用在危險環境中。


直流無刷電動機BLDC
直流無刷馬達以電機控制的方式,達到電刷換向的效果。減少了電刷因摩擦增加的維護問題,但使用上需搭配驅動器,整體成本較昂貴。驅動器使用逆變器技術(將直流電變為交流電),但此交流電為雙向直流電而非正弦波。


交流馬達:利用交流電來激勵並產生磁場的馬達,轉速由交流電頻率控制,電壓僅影響轉矩。

異步:僅有一套繞組連接電源,轉子繞組切割磁感線產生感應電動勢,從而使轉子繞組中產生感應電流,由於當轉子轉速逐漸接近同步轉速時,感應電流逐漸減小,所產生的電磁轉矩也相應減小定轉子間存在一滑差。

鼠籠式馬達:轉子繞組用導條代替,製程成本較低。
繞線轉子馬達:轉子繞組透過集線環連接至外部電阻,透過其電阻調整速度及轉矩特性,並在啟動時適當調整電阻,防止啟動電流過大。線圈數較鼠籠式多,感應電壓較大,電流較小。但在變頻器廣泛使用後逐漸被取代。
VS馬達:透過偶合機進行調速


同步:轉子分為電磁鐵,轉子中通入外加的勵磁電流或使用永久磁鐵,定子產生的磁場會藉由相吸及相斥使轉子之磁鐵跟隨著一起旋轉,轉速不受負載影響。無載時,電流相位超前電壓,為一個電容性負載。

Monday, April 17, 2017

PLC內部常用元件介紹

PLC以軟體內的虛擬元件,取代傳統配電盤中的實體元件,減少實體配電盤的複雜度及修改難度,以下為PLC內部常使用的元件:

1.輸入接點(X)
連接各種開關,開啟式電源導通,元件作動,以八進制進行編號。常用搭配為按鈕開關,切換開關,近接開關或各種感測器。

2.輸出接點(Y)
連接負載,提供適當電流供負載作動,以八進制進行編號。依直流及交流對應可使用不同的輸出元件,但負載若超過額定電流,則需要搭配電磁接觸器(MC),輸出接點僅提供訊號,負載由外接電源供應。常用搭配為LED,電磁接觸器MC,電磁閥,步進馬達。

3.內部輔助繼電器(M)
相當於傳統配電器的控制電驛CR(Control Relay),輸出High 及Low兩種訊號表示動作不動作,不驅動外部負載.以十進制進行編號。

一般用:斷電後off,復電後為off需重新啟用
停電保持用:斷電後off,但會由鋰電池供電記憶斷電前狀態,復電後保持斷電前狀態。又可分為是否可用參數變更設定停電保持與否。


4.狀態繼電器(S)
用於狀態流程圖,步進階梯圖代表流程中某一個特定狀態。若用於一般階梯圖則與輔助繼電器相同。分為一般用、停電保持用、警報型狀態繼電器(可當成故障診斷用)

5.計時器(T)
以計時的單位分為1ms,10ms,100ms,時間設定常搭配常數K或資料暫存器D進行設定。一般型斷電後,計時器歸零。停電保持型,斷電後則會保存斷電前的紀錄值,復電後繼續計時,歸零必須使用RST。

6.計數器(C)
16位元,進行上數,到達目標值後不計數,動作則保持。
32位元,可進行上數及下數,到達目標值後繼續作用,上數到達目標值則動作保持,下數到達目標值則復歸。由輔助繼電器M8200~M8234的ON/OFF,決定上數或下數,使用兩個暫存器對應上數及下數。

7.資料暫存器(D)
連續號碼D0下16位元(通常為偶數),D1上16位元,共32位元。
M803320N-開啟停電保持功能
特殊暫存器-存於ROM之特殊功能

8.索引暫存器(V,Z)
間接指定用,V0~V7上16位元,Z0~Z7下16位元,兩者配對使用。
例如:V0=8 Z2=7 -> D5V0=D(5+8)=D13  K20Z2=K(20+7)=K27

9.指標(P,I)
(1) 跳躍CJ,呼叫Call使用。
P邏輯成立(許可),跳至指定位置,直到SRET副程式結束返回或IRET中斷返回。

(2) 中斷I:須配合中斷許可EI之指令使用:
i.外部中斷:前緣觸發,後緣觸發
ii.定時中斷:中斷時間
iii.高速計數器中斷

10.常數K,H
K十進位-常用於計時、計數
H十六進位-常用於搭配應用指令運算元